2025年6月4日上午,全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宣城市第二小学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深化统编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活动以“守文化根脉,育语文素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各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参加。城区学校每校派出了6—8名代表,农村学校则每校派出了4—6名代表,共同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创新,我校教导处副主任汪明和语文教研组组长李云鹏、涂锦熹以及俞晗、朱培培老师参会。
活动开始前,主持人汤玫隆重介绍到场的各位专家领导,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新修订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委会成员陈先云先生,宣城市第二小学党委书记樊文胜致欢迎词,紧接着,宣州区分管领导王德喜对陈先云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阐述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活动伊始,由宣城市第二小学的李琴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课例展示——五年级下册《乡村四月》。李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乡村四月的美丽风光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氛围热烈。

随后,进入了沙龙研讨环节,参与研讨的宣城市教学研究室金贤芬、宣州区教学研究室汤玫、宣城市第四小学民生校区执行校长陈文化以及宣城市第二小学的李琴老师,首先,李琴老师就《乡村四月》这一课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接着,汤玫老师点评课例并且讲述在磨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将诗歌里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随后,陈文化校长分享自己在四小民生校区为让传统文化深植余孩子的心中所做的一些实事:如在图书室专门设置一排书架放置中华传统文化供学生阅读、 每周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学校楼梯玄关处展示经典语句、将学校上下课铃声设置为《三字经》歌曲版。陈校长指出传统文化的传承、诵读经典需要家校社形成合力,引导学生从小诵读经典;最后,金贤芬主任从传统文化落地和文化素养深耕两个方面进行总体点评,强调学校教研方不仅要注重对课程的构建和有课程观、要研究好教科书的编排重点,还要确定教学价值,学会取舍以及准确定位和探索教学价值。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新修订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委会成员陈先云先生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陈先云理事长首先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以及古代文学作品是构成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代文学作品又涵盖了古代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以及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等多个方面。这些丰富的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教学空间。

针对如何有效教学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陈先云理事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他强调,教师应遵从教科书处理古诗文异文、读音等规则,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要精准定位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此外,陈先云理事长还特别重视注释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价值,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背景。他还提出了明确“日积月累”栏目的学习程度,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传统文化知识。
陈先云理事长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此次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大的力量。
(图文:朱培培) |